我选择

我 选 择
作者:周梦蝶
我选择紫色,
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
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
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
我选择非必不得已,
一切事,无分巨细,总自己动手。
我选择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选择以水为师──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我选择以草为性命,
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选择高枕,地牛动时,亦欣然与之俱动。
我选择岁月静好,猕猴亦知吃果子拜树头。
我选择读其书诵其诗,而不必识其人。
我选择不妨有佳篇而无佳句。
我选择好风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来。
我选择轴心,而不漠视旋转。
我选择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两枝。
我选择渐行渐远,
渐与夕阳山外山外山为一,
而曾未偏离足下一毫末。
我选择电话亭:多少是非恩怨,虽
经于耳,不入于心。
我选择鸡未生蛋,蛋未生鸡,
第一最初威音王如来未降迹。
我选择江欲其怒,涧欲其清,路欲其直,
人欲其好德如好色。
我选择无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乱。
我选择迅雷不及掩耳。
我选择最后一人成究竟觉。
二○○四年甲申端午节后十日
周梦蝶本名周起述,生于1921年2月6日,2014年5月1日病逝,享寿94岁。河南籍台湾著名诗人,为台湾“国家文艺奖”首位获得者。出生于河南南阳。原就学于开封师范、宛西乡村师范,由于家境及战乱肄业。1948年去武汉求学未成,生活无着投军,后随军撤到台湾。
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加入蓝星诗社,1959年4月自费出版诗集《孤独国》,销路不佳。1965年7月出版诗集《还魂草》,受到诗坛瞩目。
周梦蝶是诗坛少有的蜗牛派,创作半个世纪,却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过五部诗集《孤独国》《还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约会》和《有一种鸟或人》(大陆仅正式出版过一部诗选集《刹那》)。他的生命全献给了诗,诗和他的生命已分不开,而这颗未蒙尘的珍珠,也实至名归地获得第一届“国家文艺奖”。
究竟觉(十地菩萨真穷惑尽,以一念观心,与无念相应,心无初相,远离最初微细动念,得见心性,心即常住,故名究竟觉。)
这是究竟觉,佛家用语。从我对周梦蝶阅读,这是他自己选择的最终的归宿。
早期的孤独军旅,(他在河南省考入青年军补充团,后随军入台湾,在几年中与军友分离,直到1950年才到凤山相遇重逢),后来的自身的孤独飘零(众多从大陆的同伴已成家,而周梦蝶自己却依旧只身一人),到晚年。
结合他自身的经历,或许还只是皮毛。
我觉得余光中给他的评价”狷者“更能深入。狷,引申为孤洁。所以,我认为周梦蝶性格里有一份柔弱,一份诺诺的无为拘谨。
他说过”紫色,是暗淡的。“所以他承认自己的无为。周梦蝶我们都清楚,他后来他上了禅的道路,
而这首诗,可以说是他在佛学中找到的价值定向。(这里我有必要讲一下我自己个人的看法。我并不认为周梦蝶是一位真正的文人,但他是一名真正的诗人。周梦蝶他创作诗,我认为是是真正的源于生活,而不是热爱。他是孤独的,我们从《孤独国》不难而知。他没有像其他文人一样,有自己固定的价值观念,他是迷路的,是迷茫的卑微的尘土,他随着生活的大风大浪摇曳,他的创作来自生活的”压迫“,是自我寻求的解脱。)
所以,”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是他的态度
”我选择非必不得已,一切事,无分巨细,总自己动手。“是他的方式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是一种坚持,一种谦逊。(这句获得意思是,人能够一下子做完的事情,我要做十次来达到目的,这句话,后面还有是”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我选择以水为师——高处高平,低处低平”是一种平等的态度。(这是禅语,我大概解释是无论众生都是平等的,是绝对的,不能以相对的眼光来看待)
”人欲其好德如好色“是一种德行的追求。(这里是说,对品德的追求,就像人自身对欲望的追求一样)
综上,我认为“我选择最后一人成究竟觉”是周梦蝶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追求的是禅的大成。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