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与茶 作者王春雨 朗诵海韵
莽莽迭迭,郁郁葱葱,茂林浩渺而木秀旖旎。雄山削壁,怵然陡立,有万仞不可攀登之势。石奇涧壑,清溪潋滟,古院深幽。 这就是武夷山呢 虽是盛夏,却无一点暑气,和风徐徐温润可人。翠谷间又不时有鲜风习习袭来,顿使人神清气爽,只是山路陡峭,石径苔滑,不免有些吃力。沿一溪清流溯流而上,遥见一线拱桥弦月一样高高举于隘畔,婉若天上人间。攀至桥边,见一瘦瘦的石拱桥,满是青苔莠草载着悠悠年月跨于溪流之上。溪水在桥下的盘石间湍湍而出,转着几叶青蓬急急而去,却无一丝声息,很是一片诗意。过了瘦桥攀过嶙峋的石梯,便到了山顶。回首一望,晴光无限,绿涛万里。或有一纵黛绿幽深莫测,那便是纵横的峡谷;再或是阵阵的碧绿,随山连绵起伏,象是极壮观的风海波涛;这波涛之间或是片片的嫩绿,欣欣然一派快乐地辉映着天光,这便是茶园。波涛翻湧着渐远渐淡的灰绿,一闪闪地和远天衔接了起来。在这绿的波涛中不时地耸起刀劈斧凿的山峰,象天海中一座挨一座的琼宫碧宇,气象万千。而无尽的馨风会立刻就沁满你的全身,心旷神怡。向山下望去,别是一番景象。山谷那样狭窄,两侧石崖壁立,上可摩天。石径在山谷间茂密的青藤绿叶里时明时灭,仿佛谷底有什么神秘的期待的去处。真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
人们说这就是天心岩,下一段山路后便是九龙窠了。下山时一路的密荫重翳,繁英纷披,踽踽踧行,步步迴折,清澈的溪流也在你脚前脚后轻快地欢愉着。忽然,在一顿然开朗处,熙攘的人群都驻足望着一处崖壁指手划脚,上面摩着“大红袍”三字。这里就是武夷山最真切而名噪一世的所在了?但见摩岩的旁边是一围石堰,堰上两丛苍绿,黧枝遒虬,连同围堰的石片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这几棵老茶树,硬硬是挺过了360多年的风风雨雨,峥嵘铁骨,很有一番豪气,心底不免敬意油然,几番感慨。感慨之余也不免自问,这样老的枝上生出的叶芽,会是怎样的清香呢?我是不喝茶亦不懂茶的人,一瓶矿泉水就是我行囊的标配,闲暇时也不过一杯白开水而已。那几枝老树对于我不外是诉说着它经年的霜白雨暗的故事……
武夷山多雨,是那种润润的细雨。我们曾在这细雨的竹林后面,看九曲溪的竹排划开一天碧水从幽幽的丛林峡谷里倏然而来;也曾在细雨烟茏的武夷精舍中,静静地聆听朱老夫子九百年前的教诲。只是那重建的精舍过于堂皇,空旷而寂寥,不知九百年前是否真就这个样子。于是,乘着细雨我们又来重新造访“大红袍”。也许雨的缘故,行人寥寥,清寂得能听到雨湿双肩的声音。一山的云雾,氤氲深邃,在那黝黝的山谷中仿佛藏尽了无尽的山情水意,山崖与茶园一洗如碧,分外鲜明。那两丛古茶树此刻在缱绻的云雾里、在澄明的崖壁上生机勃勃,几簇繁枝绿叶承接一天的雾露,碧透欲滴,完全不是前几天初见时的模样。 我猛然顿悟,这就是茶!无限的深幽,又无限的清明,都在这一山之中,好一幅淡淡的山水画,流韵的诗,茶就生在这山水之间……
一天的毛毛细雨直到黄昏才悄悄停了下来。我们也在雨中徜徉了一天,意兴犹未尽,伴着云雾间留出的一线亮亮的暮色,如约去一新结识的农家作客。 农家的几杯淡酒过后,正是茶兴方艾之时。主人制茶的手艺远近闻名,又很是读了许多书,写得一手好字。
“这是自家自种自制的茶”主人话语不多,边淡淡地说着边温盅置茶沏水。 夜空晴朗开来,一轮初月携着几颗新星窥着我们的窗棂。从朦胧的山色中流出来的九曲溪掩着薄薄的轻纱,静静地漾着一江的月光。窗前的一方池塘溢着夏草的清气,蒹葭丛里响着汩汩的水声,格外亲切,那水也是要流到九曲溪去的吧?接过主人的一盏清茶吮了下去,顿觉一股清馨沁入心脾,就象这夜色一般。淡淡的,润润的,整个身心都平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吗?我本想看看那片片绿叶是怎样在杯中沉浮漂旋,就象看武夷山的绿涛在晴光下是怎样的翻涌,可是没有,一切都在那把温烫过、置满绿叶、沏过沸水的紫砂壶中。分到我面前的就是这清清的八分满的一盏,一切都在不言中。悠悠的恬淡,蕴蕴的内敛,脉脉的含蓄,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悠远的回味。茶,真就应该诞生于我们这个古远的民族。
主人虽清癯,目光却很矍铄,又微笑着轻轻道:“茶,就象书画一样,得品。茶接天地之灵气,有山水之魂呢。我的茶没有名气,可我敢说这是最好的茶。也许是自家之见,自以为最好就是好吧,呵呵……” 我不懂茶说不出什么,却觉得自己以为好就应该是好,我思故我在。看他那双沏茶的手,不知是一手好字让他有了一双制茶的好手,还是那般制茶的技艺滋润了一手好字。 窗外的月光似乎更加明亮起来,外边又套了一圈月晕,明天该又是云雾缭绕的晴天吧。苍翠的武夷山越发隐在遥遥的夜色里了。我盯盯地望着她。 那山…… 那水…… 那茶……
好的,多谢了
@文之吟,老师好,文章的标签请直接使用艺…
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除非主题贴合、能起到…
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作品的选的背景音乐太随意,换成节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