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情愿》「为你读诗」:李乃文(演员)

– 图文下方,分享你曾有过不情愿的时刻 – – 诗享 –
承认生存本身并无意义,是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共同基础。但选择与否则构成了二者的区别条件——即在绝望中无所适从地渡完生命历程,还是在绝望中采取达观态度与积极能动。
弗罗斯特的诗歌意志显然趋同于后者。正如他在诸多作品当中,反复提及选择和道路之于生命的必要。
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在开篇以沉静的口吻,简述了一段“选择”之路——诗人克服重重障碍,登高观临世界的宏观面貌,之后便走下山来回到家中。
随这件事的“完毕”,一段生命的历程完结。诗人有意使用篇幅的四分之一来完成这场叙述,正为表明这次旅程仅是生存中的一小部分。旧路结束,他希望生命中会有新的选择开启。
然而事实却是生存又重归绝望的原始现象——从一般存在者的心态上讲,人理应接受生存的“规则”并顺应荣衰的潮流,犹如树叶和花朵在繁盛后,受制于季节的凋零。
但,“我的心还在急于寻找,我的脚却问去哪里?”诗人知道落叶静寂于土地,是灵魂惯常的归宿;亦明晓橡树叶般的倔强,或只是在飘零命运到来前的无谓挣扎。可这两条“路”,他都是“不情愿”走的。这种“不情愿”的背弃,并非为达成某次事件后对世俗的叛逆行为,而是他不因外物扰动内心所向的生存原则。
正如生命不全是甜蜜的旅程,诗歌不能狭隘地止步于赞歌。弗罗斯特始终都将痛苦与迷惘放进诗歌,不为“美”的形式放弃言说真实。
虽然这份“不情愿”的诘问终究难抵命运的安排,但至少它一再提醒我们——对盲从说不,就是为生命留住了选择的自由权。
– 乐说 –
配乐剪辑自美国组合Enaid & Einalem的作品Guinevere’s Tears。提琴之音起伏跌宕,正如我们怀着一个寂静的心,在生活中遇到了悲欢惆怅,总要对那些“不情愿”做出妥协。长笛声慢慢铺入,仿佛我们仍希望保留些许纯净。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