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诵《世间你最无能为力的事》

离开

作者:周国平
朗诵:晓风
录音、制作人:徐铭

儿子五岁夭折,这是爱默生一生中最悲痛的事情。可是,就在这个灾难发生五天之后,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知道,悲痛会慢慢淡漠,人家又会逗我笑乐,我又将在小小的希望和小小的恐惧面前躬腰曲背,把墓园忘掉。”
作为一个有过相似经历的父亲,我深知爱默生写这些话时的无奈,这无奈比悲痛更加令人心碎。
亲骨肉,以及一切诚挚相爱的人们,生离死别,阴阳隔绝,一方面是无比悲痛,因为永无重聚的希望,另一方面这悲痛却似乎不可避免地被琐碎的日常生活冲淡,而事实上只是被掩盖了而已,因为其实质没有发生一丝一毫的改变。
那么,苦难之子啊,不必为此自责。须知巨大的悲剧与日常生活中琐屑的悲欢,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所以,前者不会阻挡后者,后者也不会亵渎前者。
一个至亲之人的死是多么不真实,你见证了遗体,你参加了追悼会,但你仍然不相信。往事栩栩如生,你和别人谈论时会进入情境,立刻又想到他已经不在了,那些往事没有了承载,成了飘在空中的梦。此时此刻,人生如梦不是抽象的感叹,而是你深切感受到的事实。
一个亲密的友人走了,世界喧闹如故,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这喧闹于我遥远而隔膜,这个世界因为不复有他,和我之间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远了。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最具体的人间情感,原是一个人与世界之间最紧密的纽带,任何至亲之人的离去,都是一条纽带的断裂,同时也增加了一份对天国的牵挂,这牵挂是天国存在的证明。
至亲之人最不敢想象的是一朝永别,然而,这个日子必然到来,令人徒唤奈何。
不过,请观察一下实际生活中的情形,当死神真的唤走了其中一人的时候,另一人会怎样?他(她)当然会悲痛欲绝,但不管多么悲痛,他一定会慢慢地接受这个无情的事实,然后继续生活下去。
我认为这种情形十分正常。一个人既然面对自己的死也是无助的,那么,就不必为面对另一人的死的无助而苛责自己了,即使那是至亲之人。这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大自然不把超出其规定的责任加在相爱者身上。
死是尘缘的彻底了断。无论你多么爱你的亲人,死都不容置疑地割断了你和他们之间的一切联系。即使有不死的灵魂,你在天国或来世的生活和他们也是没有丝毫关系的了。这极其残酷,但你只能接受。因此,你要随时准备放下,你对你的亲人的爱只可限于你的有生之年,不可为你死后他们的遭遇担忧,你要始终清楚那不再与你相关。
走在公园里,广播在介绍历史名亭园,说到了兰亭和王羲之父子。我忽然想,曾经有过多少活泼而伟大的生命,他们和他们的精彩生活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和他们之间隔着漫长的岁月,这漫长的岁月也都已经成为过去。与这漫长的岁月相比,仅仅一瞬间,这个世界上也不再有我了……
无奈。无言。否则还能怎样?
我无限留恋这个世界,留恋我的亲人。但是,我知道,分离的那个时刻迟早会来临。我希望走得干脆,对于自己来说,长痛不如短痛,对于亲人来说,长悲不如短悲。

艺术家简介
周国平
周国平 (作者)

周国平,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朗诵网指数:热度 [8.6万],亮度 [9580],密度 [9]
晓风
晓风 (朗诵者)

晓风,国家级主任播音员、辽宁金话筒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出演电视剧《幸福的完美》等。

朗诵网指数:热度 [33.9万],亮度 [3820],密度 [89]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