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遗恨(蒋光慈)

牯岭遗恨
蒋光慈
在云雾弥濛的庐山的高峰,有一座静寂的孤坟,那里永世的躺着我的她,我的不幸的早死的爱人。
遥隔着千里的云山,
我的心是常环绕在她的墓前,
牯岭的高一一高入云天,
我的恨啊一一终古绵绵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安徽才子,一个是钟灵毓秀的中州女杰。一个永远留在了风月清幽的庐山,一个长眠于滚滚流去的浦江之畔。蒋光慈与宋若瑜的生死悲歌始终令人回味再三。
这首哀切、凄美的诗是现代著名诗人蒋光慈1928年为纪念爱妻宋若喻逝世两周年而作,它真切地表达了蒋光慈对宋若喻铭心刻骨的爱恋和追思。诗人是不幸的,苦苦相恋6年,刚刚渡过蜜月,妻子宋若喻就肺病复发,前来庐山求治无效,3个月后客死庐山,葬于庐山公墓“土坝岭”。 宋若喻入住的“牯岭医院”在大林路,这是一栋1910年前后所建的美式别墅,面积近500平方米。别墅主楼二层,墙体为乱石砌筑,侧墙的两端分别建有粗壮的石撑墙,由底部直达屋顶,增强了侧墙的层次。别墅无敞式外廊,大门入口处用石柱撑起一个四方形敞透门厅。窗子为长方形,用条石略为装饰了一下窗额、窗台。别墅采用大陡坡式四坡水屋顶,四面都开有多扇老虎窗,阁楼上可住人,形成实际上的第三层。正面屋顶和反面屋顶各有两个简洁的石砌烟囱,又细又长,与屋顶的陡坡相互照应。牯岭医院当时为外国人所办,所聘的医生、医疗设备、医院管理均堪称一流,尤其是在治疗肺病方面,借庐山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等有利肺病疗治的有利因素,更是享有盛誉。 刚入院时,宋若喻病情明显好转,高烧退了,不剧咳了,精神也好多了,他们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又燃起对未来生活的热望。蒋光慈1920年与宋若喻相识,当时蒋光慈是安徽芜湖五中学生会的副主席,宋若喻在河南开封第一女子师范读书。他们都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士,共同的理想和志趣把两颗年青的心紧紧拴在了一起。1924年,蒋光慈从苏联回到上海,宋若喻立刻辞去信阳二中的教职,也来到上海。1926年7月,他俩在卡德路一间房子里幸福地结为伉俪。谁知灾难跟着降临,他们的心象刀刺火燎一般。而现在,宋若喻病情明显好转,他们怎么能不高兴蒋光慈在牯岭医院还巧遇风雨故人方志敏。方志敏是在3个月前去广东参加农代会返回江西途中时,肺病复发,大口吐血不止,党组织即刻安排他化名上庐山求治,现已基本痊愈。方志敏的现身说法更给了蒋光慈、宋若喻以信心。不幸的是,宋若喻患肺病时间太长,时治时停,久治不愈,使体内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在病情好转一段时间后,又逐渐恶化,各种名贵的特效药都无济于事。 11月4日的晚上,几天神志不清的宋若喻突然变得异常清醒,美丽的大眼睛明亮而有神。她想起来坐坐。蒋光慈将她扶起,靠在床上,然后把窗帘拉开。只见一轮半圆的月儿挂在深蓝的天幕上,月下的群山连绵起伏,密林掩映中的别墅透出束束温馨的灯光。多么宁静安详的夜啊宋若喻看着,看着,不禁珠泪滚滚而下。她抓住丈夫的手,在脸上轻轻揉动,哽咽地说道:“光慈,看来我与庐山是有缘的,庐山要留我在这里了。能与名山为伴,也是三生有幸,只是我不该这么早离开你呀你太不注意身体,我怎么能放心你,我怎么能放心你呀”若喻气喘吁吁,说不下去了。蒋光慈含着眼泪拥着妻子说: “若喻,别这么说,你的病就会好的,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还长着呢”宋若喻紧闭着眼,断断续续地说道:“不,光慈,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会长了来时我俩一起来,回去就只有你一人回去了” 两天后,在这栋别墅里,在苦恋六年、刚刚渡过蜜月的丈夫的怀中,宋若喻永远地合上了美丽的眼睛,时年仅23岁。在宋若喻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里,蒋光慈含着热泪写下著名的诗篇《牯岭遗恨》。又过了两年,年仅30岁的诗人也因肺病溘然长逝。
而今,这栋别墅仍然静静地立在这里。也许,在哪个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会有几个人默诵着《牯岭遗恨》的诗句,徘徊在别墅前,想像着能从楼里轻轻盈盈地走出一个23岁的女子……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