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望乡 洛夫

唱尽海外华人的离合与乡愁,诉说咫尺天涯的无奈和伤感 —-品味洛夫先生《边界望乡》作者:何凯华 2020年08月06日 14:10 507 收藏 197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1日我国与美国建交;当天停止炮击金门;1月28日,邓小平应卡特总统邀请正式访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在这种背景下,旅居海外30年的洛夫抵达香港,3月16日上午,乡愁诗人余光中亲自开车陪同他到落马洲边界旁眺望大陆。 诗一开头就直接了当“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离开故土多年,当然与余先生有聊不完的话题。聊诗、聊香港、聊台湾,聊大陆最新的形势,聊眼前的深圳。“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面对大陆,心里如雾,茫然四顾,紧张的连手也汗出。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这几句写得令人拍案叫绝。望远镜放大数十倍,一拉镜头,远山当然迅速迎面奔来,直撞眼帘闯入心间,乡愁这个敏感的神经也就直接爆炸,把作者炸成了严重的内伤。作者用通感的手法,形象把三十年的别离,今朝只能在边界望乡的痛楚真切地表达出来。宋人李觏《乡思》中写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我想洛夫此时此刻心情,应如出一辙!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乡思三十年,乡思病真的病得不轻。象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了山上的花,而作者把自己比成是那丛凋残的唯一的一朵杜鹃花,蹲在边界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可见心情之疼痛,乡愁之沉重。当时虽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但百废待举,还有很多条条框框有待打破,想回来一趟也非常不容易。因此作者借水田里的一只白鹭,想飞到深圳,但又被防护网逼得猛然又折了回来,把心中所想通过杜鹃、白鹭等意象传达得淋漓尽致。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诗人面对眼前的祖国,乡情难抑,热血沸腾。把鹧鸪当成自己来写,以火发音,冒烟的啼声穿透了春寒。余先生凉的竖起衣领,而洛夫却全身冒汗。这种写法真的是独辟蹊径,不同凡响! 最后“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诗人想到很快就是清明节,但连边界也过不了,更不用说回家扫墓了。对他而言,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眼前的大陆一切都那么亲切,即使连难懂的广东话也忽然能听明白。但身在境外,对面就是福田村,想抓一把故国的土回去奠祭也成了一种奢望。结果只抓住了一掌冷雾,也就是抓住了一把空气而已,诗人深深的失望与阵阵的心痛可想而知。 洛夫先生1949年7月离开大陆到了台湾,1996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三十年后《边界望乡》,把那种相见故土的激动、无法越界的失望和无奈通过种种意象,形象地表现出来,给读者心灵予深刻的振撼,在中国乡愁诗中独树一帜! 正是这种浓浓的乡愁,洛夫在1988年开禁后,率先从深圳回到大陆。到逝世前先后八次回到湖南衡阳故乡,以释离开故土后的浓浓乡愁,表达了千万海外华人的心声!为中国现代诗歌史,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艺术家简介
落梅夜雨声 (朗诵者)

神秘人士,小隐隐于世,暂无介绍。 【请在本页面留言,更新艺术家简介信息。】

朗诵网指数:热度 [28.3万],亮度 [338],密度 [839]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