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漫”步在艺术之路上 作者张铁人 诵海韵

1928年,耿浩先生出生在山东省的桓台县。他出身书香门第,爷爷是秀才,父亲爱好书画。耿浩先生五岁开始习字,其父管教甚严,常对他说:“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他练字不止,每天都要完成父亲规定的作业,有时写字写腻了,就在纸上画画。他见什么画什么,如火柴盒上的商标、瓷瓶上的人物等等。他觉得画画比写字好玩儿,从此也激发了对绘画的兴趣。教科书、作业本的空白处全画满了他的画,他还经常捡老师扔掉的粉笔头在地上写写画画。小学毕业后,耿浩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青岛市立中学,有幸遇到了著名画家赫保真,并跟随赫老师学习绘画和音乐,这也为他的艺术人生打下了基础。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耿浩先生认识的,当时应耿浩先生之嘱为其治印。在这之前我已久闻其大名,能为岛城老一辈艺术家治印我感到很幸。之后我们成了忘年交,在四十余年的岁月里相互交往密切。耿浩先生为人耿直豪爽、和蔼可亲,言谈幽默诙谐,是一位道德高尚、热爱生活的良师益友。耿浩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漫画艺术家。在从艺的七十年里,他经常说的就是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鼓励与支持。1954年,耿浩先生在青岛市公安局交通队宣传组工作,因为爱好美术,领导就让他把城市交通规则画成图解向群众做宣传。于是他把上百条交通安全细则都画成了图解,到街头做宣传,从此在局里出了名。领导又鼓励他让他把一些作品投到报社,说宣传效果会更好。耿浩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作品投到了《青岛日报》,不久他的作品发表了。几十年来,他以独特的视角讴歌社会新风尚,揭示社会不良风气,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有一次他外出参加活动,突然发现了一个漫画素材,于是他从地上捡起了片树叶,画了几笔,几天后创作出一幅作品《洽谈》,并发表于《青岛晚报》。《蛋糕里的鸡蛋皮》是耿浩先生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吃蛋糕的时候,嚼着了鸡蛋皮,在嘴里咯吱咯吱地响,于是就想到了食品厂卫生问题,觉得应该画幅漫画批评一下。经过构思,他夸张地画了口腔科里一位伸着锯齿形舌头的患者,正在接受大夫的检查,大夫问:“吃什么东西把舌头割成这样?”患者答:“蛋糕里的鸡蛋皮。”这幅漫画发表在《中国财贸报》。耿浩先生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才能发现有趣的题材,从而激发创作灵感。去年,耿浩先生为我画了一幅肖像画。他说为了画好此画,他将画架置于床头,随思随画,画了将近一个月。此画他绘制了两张,一张送给我,一张挂在他家,让我与他“做伴”。当我从耿浩先生手中接过画像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动得我两眼湿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耿浩先生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漫画月刊》等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先后入选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青岛市文联还为其几十年来发表的作品集结成册。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大加赞赏,并欣然为其题词“画好漫画”,这是对他的极大鼓励。几十年来,耿浩先生在“漫”字上下功夫,扩展艺术技能。他将中国水墨画、书法、水彩、木刻、篆刻、根雕、古典文学、外语熔为一炉。今年初,应耿浩先生之约,为其治“中国故事”一印,他对我说:“在我有生之年,要继续把中国故事讲好,一直讲下去。”年逾九旬的耿浩先生耳明眼亮,精神矍铄。他说:“是书画给我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健康。”他也至今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

艺术家简介
海韵
海韵 (朗诵者)

青岛海韵之声,喜欢用声音诠释文字的深邃,忧伤,唯美和浪漫。

朗诵网指数:热度 [35.9万],亮度 [664],密度 [542]
我要打分

您需要 登陆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