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诗歌朗诵技巧-第六章古体诗的朗诵-体现诗风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声明:本文转载自李红岩先生的《诗歌朗诵技巧》,仅限于站内用户交流使用。

四、体现诗风

诗歌朗诵创作不能任意而为,它受诗歌文本的制约并体现着诗歌文本的特点。古体诗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所体现的社会风气和不同时代的印记,都要在朗诵中有所体现。

(一)人格特征

诗人的人格特征在其诗作中有着鲜明的甚至是一贯的体现,抓住了诗人的人格特征,也就抓住了诗歌的风格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诗歌是一个全息的系统,我们通过诗歌看到了诗人,通过诗人也可以想见到其诗作。

在李白的诗歌中,无论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其跳脱的笔法,奇崛的想象,往来奔突的思绪,都反映了李白其人浪漫飘逸、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而杜甫的诗歌,无论是《兵车行》,还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犀利的笔触,沉郁顿挫的诗风,都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愤懑、忧郁和不平之气。

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处境,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感受,抓住诗歌的风格特色,这是体现诗风的重要一环。(二)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影响着诗风,并在诗歌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曹操的诗歌蕴涵着建安风骨;陶渊明的诗歌体现着魏晋风度;北朝民歌纯朴大气、粗犷雄浑;李白的诗歌则有盛唐之风;与之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的诗作也体现着类似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影响着诗人的行为准则和意识形态,并渗透在其诗作中,因此若想在朗诵中体现诗风,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时代印记

这里所说的时代印记,主要指朗诵者所处时代对其朗诵艺术创作的影响。

诗歌朗诵创作的背景包括诗人写作时的背景,也包括朗诵者在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创作时的背景。如果说上文所指的社会风气是诗歌的写作背景的话,则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就是朗诵时所依据的背景。比如,我们今天朗诵李白的《月下独酌》,可能就会少了几分诗人原有的不可排遣的苦闷,而多了些许欣赏月色的美感。这也就说明,我们在朗诵诗歌时,一方面应去体会诗人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不能简单地扮演诗人,而应该融入自己的感受,加强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

附:作品朗诵解读

步出夏门行(其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朗诵解读]

建安年间,曹操在消灭袁绍集团势力后的凯旋途中,经过河北,登临碣石山观海,写下了这首气势壮阔的诗。

朗诵这首诗应注意诗歌氛围的营造与情绪的变化。

诗的开头写诗人登高而望、景色尽览,这我们要有一种胸纳天地的气概,音量不必大,成分,初步营造出一种苍茫浩瀚的氛围。

接下来具体写了登临碣石所见到的景象,不同景物给人的心理变化造成的影响。从水流百草,再到秋风与洪波,景物由静而动,气势趋豪放。种高远的视角要求可以增加一些虚声朗诵时注意体现出与山岛,到树木和由弱而强,风格渐。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谍,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朗诵解读]此诗大约写于赤壁大战之后。大战的失败和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使诗人忧心如焚,因此特别渴求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理想。

全诗共三十二句,八句一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苦多,不禁借酒浇愁。情绪深沉,节奏舒缓。

第二层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愿望。情感渐浓,节奏加快。

第三层既写忧思,又写愿望。情感先伏后起,语势先抑后扬。

第四层诱导天下贤士尽早选择归依,并表明了自己招揽贤士的态度。语气诚恳,态度坚决。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问君何能尔,采菊东篱下,山气日夕佳,此中有真意,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飞乌相与还。欲辩已忘言。

[朗诵解读]

陶渊明的这首诗是其代表作。诗歌将田园题材和人生追求相契合,诗风恬淡自然。

朗诵时关键是对诗人处世心境要有细腻体验,可寻找自问自答、自得其乐的感觉。

音色明朗,节奏舒缓,偶句的句尾可适当延长并稍扬,以增强韵味。不过还要注意变化,避免句与句的处理雷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朗诵解读]这是我国南北朝时传唱于北方敕勒部族间的一首民歌,为我们描绘了北国塞外的草原风光,诗风雄浑质朴,语言自然流畅。

前四句采用了一种实景描绘的手法,朗诵时的用气发声可以根据视角的变化而调整。“天似穹庐”在四句中的音高最高,一方面使画面更形象,另一方面也使得音韵更加和谐。

后三句由静而动,过渡自然。“天苍苍,野茫茫”极写天地之辽阔,可有虚声成分,气脉充溢,语势平缓。“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适当加强吐字力度,“见”字延长时值以增强动作感和形象感。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紫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朗诵解读]这首诗是北朝时期的作品,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语句递接紧凑,语言自然流畅。

朗诵时注意要理清木兰从忧虑父亲、决心从军、十年苦战、谢绝恩赏、归乡见闻等事件发展的脉络,体会木兰的心理状态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节奏或紧张或舒缓,语气或雄浑或跳脱,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朗诵解读]初唐诗人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达到了同类诗的最高水平。全诗发思古之幽情,生人生之感慨。

诗歌的前半部分写春江月夜的景色,勾勒出一幅壮阔绮丽的画面;同时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淡淡的愁怨氛围下有着积极的追求。朗诵时既要展现出春江月夜的景象,同时跳出对自然的观照,而进入到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中,情感深沉,气息充溢。

诗歌的后半部分写了离妇思夫,游子思归的情态和心理,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意境。朗诵时注意愁怨情绪和思乡情感的抒发。

全诗由月起到月落,每个画面都带有月光的印记,同时由于具体意象的不同,对于明月和月光的感受也有差异。朗诵时注意整体基调的和谐和具体意象的特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诵解读]

这首诗将宇宙意识和人生感慨相结合,时空的辽阔永恒强烈地烘托出自身的孤独寂寞和悲哀苦闷,诗风苍凉悲壮,雄浑朴拙。

诗歌前两句可平稳诵读出来,气息深沉,音色较暗。

第三句满含着苍凉之感,语势顿起,有如向苍天呼吁。

尾句又从对宇宙的观照转而返观自身,悲哀苦闷的情绪强烈地抒发出来。语速放慢,气沉声控,结尾处气息弥散,发人深思。

蜀道难

李白

噫吁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蜣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愿,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朗诵解读]

这首诗极写了蜀道的奇、险、凶,同时借蜀道之难,暗喻了诗人仕途之艰险,抒发了心中的愤懑。

朗诵时注意对诗歌形象的描绘和氛围的渲染。描绘蜀道之高、之险时,语势的起伏变化相对较大,特别要运用好欲扬先抑等对比手法来加强这种效果,不要字字用力。

诗中三次自思自忖,表现了诗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表现了对蜀道的畏惧心理;“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表现了后悔走蜀道的心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表现了蜀道难行、败兴而返的心理。这种心理变化的线索要理清把握。

诗歌还三次重复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主题句,朗诵时注意区别其不同的情绪状态。第一次是发出的惊叹,气足声强,发聋振聩;第二次表现诗人行路艰难,故而肠断愁绝,气沉声收;第三次是败兴而返后的一声无奈长叹,气涌声放,音量不必大,音色较暗,有虚声成分。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陈王昔时宴平乐,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惟有饮者留其名。斗酒十千恣欢谑。径须沽取对君酌。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朗诵解读]

这并不仅仅是一首劝酒诗,而是抒发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酸甜苦辣情感的抒情诗。诗中既表现了青春易逝、功业未成的愁绪,又表现了旷达豪放、洒脱不羁的性情,悲中有乐,乐中有悲,气势豪迈,不拘束缚。

朗诵时要根据内容和情绪的变化而收纵自如,直抒胸臆的文字要奔涌而出,表现酒醉时可以不拘小节,对比起伏可以大一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的处理要注意在变化中突出气势,“君不见”三字可以低一些,声音弱一些,“天”字可以异军突起,音高陡然提高,音量加大,欲纵之而先抑之。

总的来说,要避免字字用力,也要避免声嘶力竭。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停杯投箸不能食,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行路难!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玉盘珍馐直万钱。拔剑四顾心茫然。将登太行雪满山。忽复乘舟梦日边。多歧路,今安在?直挂云帆济沧海!

[朗诵解读]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在朝廷里颇受嫉妒和诽谤,于是愤然辞别朝廷而去。之后不久,写就此诗。

篇首写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饮食,揭示了诗人的悲哀心理。朗诵时注意要有一种沉闷、萧瑟之感。

接下来说了世路的艰难,并表明了诗人欲去还留的矛盾心理。朗诵时注意加强矛盾的对比,或明朗声放,或隐忍声收,同时辅以音色的调整。

结尾处的四个三字句节拍短促,要有一股不平之气。

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表明了诗人的坚定信念,有积极浪漫的色彩,语气色彩要明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傈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山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朗诵解读]

诗人二入长安,本想辅佐天子以实现报国宏愿,然而现实却使诗人失望和忧惧,于是再次离开长安,寄情世外。这首诗明写梦游天姥,实则抒发了诗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忧愤之情。

朗诵时注意纵横驰骋、亦真亦幻的变化,风格时而清丽,时而雄浑。

语意不必处处做实,要体现出梦境的色彩和诗句的言外之意。

诗歌的最后一句明白地表明了诗人的心迹,同时也是诗歌的强音,朗诵时要予以突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月既不解饮,暂伴月将影,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影徒随我身。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醒时同交欢,永结无情游,我舞影零乱。醉后各分散。相期邈云汉。[朗诵解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的思想感情,不过在艺术手法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特别是以乐写哀,以旷达写忧郁,风格独特。

朗诵时要想表达出苦闷的情绪,就要对旷达与乐做深入的理解和处理。这种旷达是酒后无奈情绪的发泄,这种乐是含着愁苦的逃避,因此情感不要只落实在字面上,而应落实在文字背后总的基调上。

在音色的处理上注意明暗的变化,诗中的几处“月”字的明暗色彩根据具体诗句的语意而不尽相同,“花”、“影”的明暗色彩也同样要有差别,在注意整体流畅的同时,又要注意细腻之处的描画。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朗诵解读]

这首诗既写出了诗人心中的烦忧,又表现了其心中遏抑不住的豪情,两种情感穿插突出,文势大开大合。

诗歌开头忧思浓重,愁苦致极。

“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舒展爽朗,令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又一次陷入愁苦境地。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抒发则再一次将诗歌的格调提升。

为表现这种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除了要在内心准确把握文势的发展脉络以外,还要在音色的明暗、音量的大小、气息的盈亏、语势的起伏、节奏的舒张上加强对比,并能做到转换迅捷,不着痕迹。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于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朗诵解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年间,诗人借一位老兵的怨诉,反映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篇首写了出师时的景象:车轮滚滚,尘土漫天,亲人相送,哭声遍野。朗诵时注意对这一景象的描绘,开始时语速不要太快,以把画面和事件的缘由交代清楚。

诗歌的中间部分是老兵对战乱及其所带来后果的直接描述,泣诉相伴,语气中要有质问,有怨愤,对象感要强。

结尾部分抒情色彩浓厚,情感深沉,节奏低沉,音色较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朗诵解读]

唐上元年间,杜甫在成都西郭外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草堂,暂时安居下来。不料草堂为秋风所破,满屋漏雨,于是诗人通宵不眠,写就此诗。不过,诗人并没有仅限于自己凄苦境遇的描述和感慨,而是联想到天下的寒士,并表示为天下人过上好生活而不惜牺牲自己,表现了其高尚的精神和美好的愿望。

朗诵时,要注意描绘秋风毁屋的情境,体会诗人年老体弱、无法护屋的悲伤与无奈和彻夜难眠时的愁苦思绪。

结尾处的呼吁重点是表现诗人的精神境界,要发自肺腑,感情深挚。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力度,但要注意避免声嘶力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忽如一夜春风来,散入珠帘湿罗幕,将军角弓不得控,瀚海阑干百丈冰,中军置酒饮归客,纷纷暮雪下辕门,轮台东门送君去,山回路转不见君,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狐裘不暖锦衾薄。都护铁衣冷难着。愁云惨淡万里凝。胡琴琵琶与羌笛。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雪上空留马行处。

[朗诵解读]

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著称,其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富于热情,常有“奇”句。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已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朗诵时要注意宏观景象的渲染与微观细节的勾勒。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画面宏大,笔力矫健,语流可以舒展一些;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则观察细微,笔法细腻,吐字要有一定的力度,但语势的幅度变化不必大。

诗的尾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要将声画结合,语速放慢,用声迂回深沉,给人余音不绝之感,同时也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谁言寸草心,游子身上衣。意恐迟迟归。报得三春晖。

[朗诵解读]这首诗平白如画,言简意赅,短短的六句诗生动地传达出慈母爱子和游子心存感激之情。

前四句注意突出“线”、“衣”、“密密”、“迟迟”几个字词,用最能表现慈母舍不得儿子但又不得不让儿子出行的细节表现这种伟大的爱。吐字力度须加强,但音量不必大,声音内收。

结尾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游子难报慈母厚爱之意。可以加强气息控制,声音外送,将真挚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杨家有女初长成,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春寒赐浴华清池,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金步摇,春宵苦短日高起,承欢侍宴无闲暇,后官佳丽三千人,金屋妆成娇侍夜,姊妹弟兄皆列土,遂令天下父母心,骊宫高处入青云,缓歌慢舞凝丝竹,渔阳鼙鼓动地来,九重城阙烟尘生,翠华摇摇行复止,六军不发无奈何,花钿委地无人收,君王掩面救不得,黄埃散漫风萧索,峨嵋山下少人行,蜀江水碧蜀山青,行宫见月伤心色,御宇多年求不得。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六官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始是新承恩泽时。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玉楼宴罢醉和春。可怜光彩生门户。不重生男重生女。仙乐风飘处处闻。尽日君王看不足。惊破霓裳羽衣曲。千乘万骑西南行。西出都门百余里。宛转峨眉马前死。翠翘金雀玉搔头。回看血泪相和流。云栈萦纡登剑阁;旌旗无光日色薄。圣主朝朝暮暮情。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马嵬坡下泥土中,君臣相顾尽沾衣,归来池苑皆依旧,芙蓉如面柳如眉,春风桃李花开日,西宫南内多秋草,梨园弟子白发新,夕殿萤飞思悄然,迟迟钟鼓初长夜,鸳鸯瓦冷霜华重,悠悠生死别经年,临邛道士鸿都客,为感君王辗转思,排云驭气奔如电,上穷碧落下黄泉,忽闻海上有仙山,楼阁玲珑五云起,中有一人字太真,金阙西厢扣玉扃,闻道汉家天子使,揽衣推枕起徘徊,云髻半偏新睡觉,风吹仙袂飘飘举,玉容寂寞泪阑干,含情凝睇谢君王,昭阳殿里恩爱绝,回头下望人寰处,惟将旧物表深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东望都门信马归。太液芙蓉未央柳。对此如何不泪垂?秋雨梧桐叶落时。落叶满阶红不扫。椒房阿监青娥老。孤灯挑尽未成眠。耿耿星河欲曙天。翡翠衾寒谁与共?魂魄不曾来入梦。能以精诚致魂魄。遂教方士殷勤觅。升天入地求之遍。两处茫茫皆不见。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绰约多仙子。雪肤花貌参差是。转教小玉报双成。九华帐里梦魂惊。珠箔银屏迤逦开。花冠不整下堂来。犹似霓裳羽衣舞。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别音容两渺茫。蓬莱宫中日月长。不见长安见尘雾。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但令心似金钿坚,临别殷勤重寄词,七月七日长生殿,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钗擘黄金合分钿。天上人间会相见。词中有誓两心知。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地愿为连理枝。此恨绵绵无绝期!

[朗诵解读]这首诗叙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感人,人物鲜明生动,情感缠绵悱侧,流转回环,令人黯然神伤。

诗歌从明皇重色和杨家有女写起,接着叙述了得宠恩泽、举家富贵、安史之乱、马前赐死、睹物思人、梦中相见、临别发誓等情节,而贯穿其中的是男女主人公深挚的爱情。

朗诵时要注意全诗内在贯穿的情感,无论是对情节的叙述,还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都是在这种情感的统领之下进行的,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另外,情节的行进要以后人返观的角度来叙述,带有咏史的味道,以舒缓的节奏为主,不要极尽铺排之能事。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醉不成欢惨将别,忽闻水上琵琶声,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枫叶荻花秋瑟瑟。举酒欲饮无管弦。别时茫茫江浸月。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停欲语迟。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其间旦暮闻何物,春江花朝秋月夜,岂无山歌与村笛,今夜闻君琵琶语,莫辞更坐弹一曲,感我此言良久立,凄凄不似向前声,坐中泣下谁最多?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如听仙乐耳暂明。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朗诵解读]这首诗写了诗人送客时偶遇旧日京城乐妓,听其演奏琵琶和叙说身世的情节,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酸楚愤懑和对朝政的不满。笔墨朴素,自然流畅,对音乐的描述奇崛细腻。

全诗大概可以分为送客、弹琴、讲诉、感怀等几个部分,朗诵时要抓住这条脉络,并注意几部分的区别与统一。

全诗整体为深沉舒缓型的节奏,间有高亢紧张型节奏。

重点在于引发酸楚的情感、营造清冷的语境,吐字要轻巧有力,但音量不必大。

我要打分

您需要 登陆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