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诗歌朗诵技巧-第五章 格律诗的朗诵-突出平仄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声明:本文转载自李红岩先生的《诗歌朗诵技巧》,仅限于站内用户交流使用。

四、突出平仄

在汉语普通话中,平声指的是阴平和阳平,仄声指的是上声和去声。格律诗的平仄搭配是很有规律的,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说就属此列。当然平仄搭配规律不止这么简单,还会有一些变化。对此,我们可以不必了解得很细,但要有一个意识,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表达需要,突出这些平仄变化,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突出平仄的主要方法有:

(一)重点词句加大起伏

突出平仄主要是要加大重点词句的起伏变化。重点词句的调值幅度拉开,时值延长,对于突出诗歌的平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两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潜”字是平声,“人”字是仄声,而这两个字特别适宜于表现春天夜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故须要加强。朗诵时,“潜”字的调值可以由“35”变为“36”,“入”字的调值可以由“51”变为“61”,这样,平仄的幅度被夸张地加大了,春雨的情态也更为形象,并且更具动作感。

(二)对仗之中突出变化

如果说加大重点词句的起伏幅度是从绝对的角度突出平仄,那么在对仗之中突出变化就是从相对的角度突出平仄。这个道理比较容易理解:幅度变化的大小是须要有参照的,当这种参照彼此对立或相反时,则这种变化幅度就更容易显现出来。

在格律诗特别是在律诗中,奇句和偶句经常有对仗的句子出现,而对仗的句子原则上又要求平仄相对,因此,加强对仗词句的对比有助于突出平仄变化。比如杜甫《蜀相》中的颔联两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两句是说碧草虽绿、黄鹂虽唱,但因为诗人此来是为了凭吊蜀相,所以景色虽妙却无心欣赏,于是碧草只能自绿,黄鹂只能空唱,所以“自”字和“空”字须适当加强力度,并适当延长时值,上下对应又彼此反衬,既明晰了字意,又加强了音乐性。

(三)整体加强抑扬顿挫

诗歌中所有的字词都是被组织在诗句中的,字调都受到语调的影响,而且当字调和语调之间产生矛盾时,字调要服从语调。因此,从整体的角度加强语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客观上也就加强了字调的幅度变化,从而突出了平仄。比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朗诵时,为了显示明月之亮、之高;“明月”二字吐字归音饱满,并随语势扬起,句中“明月”二字的调值变化幅度明显要大于单个读这个词时的调值幅度,这样,在整体语势的变化过程中,个别须要强调词句的平仄就被突出出来了。

我要打分

您需要 登陆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