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诗歌朗诵技巧-第四章诗歌朗诵整体创作-站位合理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声明:本文转载自李红岩先生的《诗歌朗诵技巧》,仅限于站内用户交流使用。

三、站位合理

朗诵站位指的是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方向、与其他朗诵者和听众的位置关系及距离等等。不同的站位会传达出不同的信息,营造不同的氛围,产生不同的效果。

根据朗诵形式的不同,站位可以有一人、二人和多人之分,我们应区别对待。

(一)一位朗诵者的站位

一位朗诵者的站位主要涉及位置关系和方向问题。

其一,位置关系。位置关系重在位置,位置的选择就决定了关系的确定。

站在舞台中间,这是大多数朗诵者选择的朗诵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朗诵者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和运动自由,他与听众的关系是大众化的和比较正式的,诗歌内容往往比较大气,类似于音乐中的大调作品;同时,他又可以在朗诵的过程中走动变位以改变他与听众的位置关系和心理距离,因此适应的作品内容较为广泛。

站在舞台一角。这个位置往往会传达出一种孤寂感或亲密感,其诗歌的内容多是婉约、柔美的,类似于音乐中的小调作品,它对表现朗诵者内心变化细腻的情感和委婉多致的情绪颇为有利;同时,这个位置与听众的距离比较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朗诵者与听众之间的亲密感,有利于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其二,站位方向。朗诵者面孔、身体所处的方向与体态语的运用有一定的关系,其方向会在体态语运用的过程中有所变化和调整,不过这里所说的方向是从总体上来说的,即朗诵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取的方向。

一种是开放式的站位方向。也就是朗诵者面孔、身体的方向与听众所处位置大致对应,或者朗诵者的视线投向水平线以上,使得朗诵者的心理与听众的心理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便于双方交流与互动。这种站位方式适合朗诵主题重大、气势恢弘、交流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大气质朴之感。

另一种是封闭式的站位方向。朗诵者的面孔、身体面向少数观众所处位置,或者干脆把视线投向会场以外,使得朗诵者虽然身处大庭广众之下,但心理却像独处一方,保有自身独特的感受。表面上看,采取这种站位方式的朗诵者与听众没有交流互动,但实际上,朗诵者与听众的心灵却是相契合的,听众会随着朗诵者的喜怒哀乐而变化自己的情绪,并且与朗诵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种站位方式适合朗诵注重心理变化、温婉细腻、独白式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更是如此。

(二)两位朗诵者的站位(亲密感、疏离感)

对诵形式涉及到两位朗诵者的站位问题。两个人的站位不同,会给人以或亲密、或疏离的感觉,这两种感觉在不同的诗歌朗诵中会有不同的运用。

一种是产生亲密感的站位方式。朗诵的两个人并肩站立,在朗诵的过程中一方面与台下的听众交流,另一方面根据内容在合适的时候相互对视、携手等等。这种站位方式适合朗诵那些比较大气、有共同时代主题的作品,有鼓舞人心、激发士气等作用。如张天民《爱情的故事》就可以采取这种站位方式。请看诗歌的开头:

年轻的白杨,绿色的长椅,

湖畔上并肩坐着我和你,

我们的双脚埋进青草窝,

我们的影子映在明镜里。

你磨着我讲一个故事,

还指定要关于爱情的,

我猛然想起一对夫妻,

好像和我们差不多年纪。

这首诗写了一对年轻的恋人共同追忆战争年代时一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很明显,无论是现代社会里的这一对恋人,还是战争年代时的那一对恋人,彼此的关系都是亲密的。参加朗诵的两个人适合并肩站立,并在朗诵的过程中适当进行语句和眼神的交流。这样,现代生活中的恋人相互依恋、战争年代的恋人相互支持的意思就能表达得更加充分。

另一种是产生疏离感的站位方式。朗诵的两个人距离较远,有时甚至各站在舞台的一角,朗诵过程中也少有相互交流,给人以两个人不在同一个时空的感觉。这种站位方式适合朗诵那种抒情主人公的确各处一方、不能谋面的作品(如分别的恋人、海峡两岸的同胞、生者与“死”者的对话,等等),也适合朗诵带有心灵独白色彩的作品。两位朗诵者朗诵的内容可以贯穿在一条线索中,有时也可以分别朗诵看似不相干的两条线,但实际上这两条线却在主题上、色彩上或风格上相互契合,于是两条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诗歌内容的展开和情感的抒发。如刘川的诗歌《对话》:

父亲,站起来,你不是一直这样鼓励我吗

不,这躯体太重了,总算扛到终点了

抓我的手,父亲,像从前那样

孩子,我太虚弱了,我的手被它自己的重量握着我挣不脱

父亲,你为什么不呼吸、不喝水

不,不久之后我也是空气、水以及万物

父亲,从此你吃什么

泥土?种子?沉默?不,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再也不会饿了

你腕上的表停了,我来上弦吧

不用,我的孩子,我已经不再需要时间了

那么我给你穿上鞋子吧

不,道路已经不再需要我了

父亲,这书你还看吗

看,但我的眼睛睁不开

也许我该看一些不用眼睛的书

父亲,鱼竿你也带上吗

不用了,从此河边每一个垂钓的老者都是我

我是他们身后忠实的影子

父亲,今天正是你的生日啊

是的,我正去另一个世界诞生

父亲,为什么抛弃我

不会的,你一直跟在我身后,现在

我不过进入了另一个房间

而不久后你也会找到它的门

父亲,我要听你讲话

那就听吧,我一直在你的记忆里讲个不停

可是,父亲,我多么爱你

好孩子,我也是,这是死亡也无法阻止的

全诗是以_个濒临死亡的父亲和儿子的对话方式写成的,几乎是一人一句地向前推进。虽然是对话,但说话的两个主人公所处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一个即将魂归天堂,一个则生活在人间。这样的对话不适合朗诵者面对面进行朗诵,而采取具有疏离感的站位则有利于表现两个人的说话状态,其冲击力和感染力会更强。

(三)多位朗诵者的站位

采取集体朗诵即合诵的方式时,涉及到多位朗诵者的站位问题。目前,这种朗诵站位方式并没有一定之规,各种形式的站位都会出现,不过有一些原则却可以参照,比如突出主体、比例和谐、动静结合、打破常规等原则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其一,突出主体。合诵是由三位或三位以上的朗诵者参与朗诵创作的,不过在这种朗诵形式中很少有多人从头至尾都是齐诵的,多是有一两个人领诵,而其他人根据内容的需要穿插进行齐诵。在这种情况下,领诵者的站位须要相应突出一些,比如,众人可以站成一排或两排,领诵者站在众人之前,或者众人站在两边,而领诵者站在中间,等等,这是对称式的站位;也可以采取非对称式的站位方式,如众人斜向站在舞台的一侧,而领诵者站在另一侧,双方既互相分离,又相互呼应,也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此外,也有类似于音乐中的小合唱式的朗诵,参与人数不多,每一个人在朗诵中的分量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内容的推进而轮流有一个人进行领诵。这时就不宜采取那种静态突出朗诵主体的站位方式,而是可以采取动态变换式的站位方式。比如,朗诵之初大家按直线式的或弧线式的一排站立,轮到谁领诵的时候,谁就自然地向前跨出一步,这样便由原来的均衡站位变为突出主体的站位,同时,因为大家的动作并不大,因而不会造成对听众注意力的分散。当然,大家在站成一排后也可以不必非得采取向前跨出一步的方式来突出主体,能够突出主体的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比如领诵者的动作幅度可以相应加大,而其他朗诵者可以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这样也能突出主体。

其二,比例和谐。比例和谐的结构形式令人接受起来比较舒服,也就是说,众多朗诵者站立位置的搭配要合乎一定的规律和比例关系,能够有助于诗歌内容的推进和整体效果的和谐。

比例和谐的关键是要找好重心,并使重心处于舞台中央附近。

对称性的站位方式比较保险,它的重心一般就在整个队伍的中央位置,只要这个位置基本上处于舞台的中央,其重心就比较稳固了;剩下的问题就是队伍内部疏密关系的调整了,各位朗诵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均衡,不要出现过紧或过散的现象。不过,对称性的站位也容易流于单调刻板,应该通过一些变动和调整避免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

有时,非对称性的站位也同样能够产生和谐效果,但其重心的把握却相应复杂一些。比如,舞台一侧是一两位朗诵者,而另一侧是多位朗诵者,一般来说,重心会偏向于人多的一方,因此整个队伍可以向领诵者这一侧移动一些;不过大家很难一下子找准重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事先要走台,请别人帮助把关,从台下的各个角度进行考察并进行调整,最终要令人觉得舒服才可以。

此外,比例和谐与否还受朗诵者的身高、体态、发声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是要使这些因素的配合轻重均衡,使舞台上的站位比例最终达到和谐的效果。

其三,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安排站位是为了使朗诵艺术具有可观赏性。

一般来说,如果朗诵者在朗诵的过程中始终一动不动,则难免使人觉得沉闷;相反,如果朗诵人数众多,但朗诵者始终处于运动的状态,则又会给人以杂乱不安之感,成为听众对朗诵内容接收的障碍。所以说,站位时动与静的合理结合,应该是合诵时须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动与静的比重要根据内容和形式而定。朗诵人数比较少时,每个人活动的空间比较大,运动起来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秩序,因此其运动的比重可以稍微大一些。朗诵人数比较多时,特别是那种气势宏大的几十人或上百人的合诵,其运动的比重就要减少,一般来说,只是领诵者可以适当的有一些站位的变化,其他人少动甚至于不动。

其次,动静结合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动与静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朗诵者的走动与位置变化问题,要与内容相结合,做到合情合理并具有艺术性。动,在上下场时甚至可以让各位朗诵者同时运动起来,穿插行进,动作迅猛,给人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用以表现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或积聚着爆发力的心理;静,有时甚至可以极端到一动不动,给人以一种雕塑感和时空感,用以表现宇宙中一种永恒的状态或凝重的气氛。多样性的动静结合站位,会给朗诵平添不少艺术性和可欣赏性,对于诗歌内容的传达和深刻思想的揭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其四,打破常规。打破常规是对所有站位原则最灵活的运用。

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概念:所有的原则、规矩都是告诉我们“可以”怎样去做,而不是告诉我们“必须”怎样去做。掌握了一些原则要求,目的是为我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而决不能成为我们进行创作的桎梏,当我们明了了这些原则以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样的创作是属于常规性的,我们一般地应该怎样进行创作;同时我们也就知道了什么样的创作属于更高境界的创造性的,我们怎样去树立自己的风格特色。

打破常规的站位,是在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制约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重要方法。一般的,我们在朗诵时的站位应做到突出主体、比例和谐、动静结合,但有时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打破和谐的比例关系,给人的视觉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可以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我要打分

您需要 登陆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