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拉萨抗疫故事《感恩战疫凡人》

西藏抗疫故事

作者:达娃央金
朗诵:拉姆次仁
配乐编辑:康琼哥哥

感恩战疫凡人

疫情以来的每一天,我都被感动着。

这些感动,来自于普通的人们,包括我的家人

8月8日凌晨1点,根据单位安排,爱人简单地收拾洗漱用品和一条毯子,顾不上和两个孩子打声招呼,就消失在黑夜里。看着他形色匆匆,我也无法入睡了。他从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26年了,“确保安全播出工作万无一失”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再也无法弃之于脑后。说起广播电视,多数人会想到记者、主持人、导演,却鲜有人知道安全播出工作者。这份工作以秒为计,需要时时警惕、默默坚守。他在深夜里的前行,也许只是他的责任,但在我看来,这是份庄严的宣誓。已经十几天了,他和同事们坚守岗位,未踏进家门一步。他对平凡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担当,让我感动,更让我骄傲。

之后的几天,不断有疫情消息,拉萨城忽然寂静了。由于爱人在单位住着,这几日,公交车成了我唯一的交通工具。清晨8点半,街道冷清,初秋的微风吹来丝丝凉意。从东郊坐到西郊,要经过拉萨第一个高风险小区。巷道里伸出两行用面粉划的白线,直通向纳金主道,白线清晰甚至有些刺眼,一定是今早有人出殡了。透过车窗,警戒线在微风中瑟瑟抖动,大白们、公安民警、志愿者守着巷道口,他们的目光朝向巷子深处,那里有他们牵挂的陌生人。一连三天,我上下班都能瞧见他们坚定的身影,有时还能见到送菜的推车朝巷内走去。

紧接着,是一扇紧闭的小区大铁门,大门上挂着洁白的哈达,门口同样用面粉画着吉祥图案,这是喜结良缘的象征,本该是喜悦和欢喜的时刻。车窗外行人稀少,城市寂寥。昔日繁华的北京中路,小巷依旧四通八达,而行人零星,透着幽深的气息。冲赛康市场一带,再也不见熙熙攘攘的人流。

沿途站点上,几乎不见等车人,但驾驶员却在每一站认真地停车、开门、等候、关门,没人下车更无人上车。我把目光从车窗外收回,远远注视着驾驶员投入的样子。他也是极平凡之人,认真地对待每一趟出车、每一名乘客,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园平安。车窗外是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我离开座位站在门口,下车前朝向驾驶员方向高声说了声“谢谢您!”我下了车,车子变空了,但前方,一定有人在等待。公交车将继续载着他或她,达到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那三天,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我向乘坐过的所有公交车驾驶员们都道了谢,我感激他们平凡的前行。看似一次简单的出车任务,却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的力量。

谁也未曾料到,12日开始,拉萨城市静默管理。我在家里陪伴着我的老母亲,我的两个孩子。不善厨艺的我开始科学规划家里食材、适时完成单位交办的居家工作任务。小区群里很多业主纷纷报名参与志愿行动,我也不例外。疫情清除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障碍,熟识与否并不妨碍大家相互鼓励和支持。有人问哪里可以买到糌粑?有人问谁有小学书本?孩子上网课急需。也有人问哪里可以买到馒头?平常抱怨满屏的小区群,有主动报门牌号叫人来取糌粑的,有拍课本封面询问需不需要的,更有每日提醒大家加强运动的,有每天温馨问早安的。原来,人类是如此地脆弱,是疫情让我们明白,任何人无法孤立存在,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需要的,我们的内心都渴望被爱、被关注。是疫情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那堵墙并不可怕,爱并没有走远,一直都在我们内心。

艺术家简介
达娃央金
达娃央金 (作者)

达娃央金,山南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现工作于西藏电视台,西藏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八届西藏新世纪文学奖。

朗诵网指数:热度 [524],亮度 [524],密度 [1]
拉姆次仁
拉姆次仁 (朗诵者)

拉姆次仁,就读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中学,在校期间为青春驿站校园广播站成员。热爱朗诵,经常参加各种朗诵比赛,并经常在康琼乐园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各种诵读作品

朗诵网指数:热度 [8.2万],亮度 [8216],密度 [10]
康琼哥哥
康琼哥哥 (配乐制作)

康琼哥哥,90后老男孩,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中学藏语文教师。曾经创办过堆龙中学青春驿站校园广播站,致力于培养出色的校园广播站成员,还创办了“康琼乐园”微信公众平台,培养藏汉双语朗诵爱好者。

朗诵网指数:热度 [6.8万],亮度 [7558],密度 [9]
我要打分

您需要 登陆 后,才能发表评论。